发布日期:2024-08-17 17:13浏览次数:
“一个区域的发展和融合,离不开纵贯南北、通达四邻的交通运输体系。”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(以下简称“香港运房局”)局长陈帆表示,一段时间以来,香港运房局大力推进建设海陆空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,推动人流、货流和经济的互联互通,构筑内循环,畅通外循环。
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发表2020年施政报告时提出,香港享有“一国两制”的优势,可进一步强化在国际循环中的“中介人”角色;另一方面,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切入点,积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“参与者”和国际循环的“促成者”,发挥好这一双重角色将为香港经济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。
四通八达的轨道驱动香港发展。90%香港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,陈帆认为,在此前提下,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如同遍布人体的血管,不同的交通工具有自身的定位。由此,香港特区政府结合市民最新的出行习惯,参考和引进创新交通模式和技术,提升公共运输服务满足市民需求,有效分配不同的交通资源,以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。
首先是便捷出行。陈帆指出,1月23日,港铁正式推出以二维码付费乘搭港铁服务,为香港“智慧出行”打开新篇章,加上既有的八达通缴费功能,如今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几乎不再需要现金。此外,运输署正积极推动6个自动泊车系统先导项目,希望通过应用科技缓解公众泊车位不足的问题。
其次是安全出行。“在新冠疫情下,确保公共安全,保障市民安全,也成为香港运房局的重点工作。”陈帆介绍,香港运房局协助公共交通运营商,使用机器人对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,保障乘客及工作人员的安全。在跨境物流运输方面,则协同内地联防严控、防疫抗疫,将跨境人员的核酸检测安排,由最初的“7日一检”缩短至“3日一检”,再到如今每日都检,全力保护民众健康安全。
第三是绿色交通。目前香港每日有1200万人次通过公共交通出行,其中约500万人次使用铁路,约400万人次搭巴士,约200万人次坐小巴,还有近100万人次乘的士。陈帆指出,根据运载和需求关系,香港依照人口密集程度规划交通网络,以碳排放量最小的铁路为骨干,配合其他交通工具,保持可持续发展。通过合理利用道路空间,释放土地潜力,规划一系列生活配套设施,令市民的生活更美好。
纵贯南北的交通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。高铁、大桥、口岸……随着系列“超级工程”相继落成,香港和内地的人员、货运往来越发便利。交通以助推器的形式,成为筑梦粤港澳大湾区的坦途,驱动着一个区域的崛起。
2017年5月2日,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,成为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世界级跨海交通工程;2018年9月23日,广深港高铁全线个主要大中型城市。“要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机遇为香港提供的发展条件。”陈帆说。
2020年底,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推进“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”,以满足香港市民短期探亲、旅游的需求。陈帆指出,这项计划将香港市民生活圈,由1100平方公里放大到粤港澳大湾区的5万多平方公里,有助于拓宽视野、提升生活品质。
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2020年施政报告中提及,容许香港机场管理局以市场化规则入股珠海机场的建议。陈帆表示,自2006年起,香港国际机场与珠海机场便展开合作。港珠澳大桥的开通,为两个机场进一步合作提供契机,带来更大发展空间。
海陆空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,擎动香港奔涌向前,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航运枢纽地位。
此前,香港提出建设“机场城市”的愿景及发展蓝图。陈帆介绍,香港国际机场享有地理和管理优势,是多式联运枢纽,海陆交通接驳完善。他进一步提及,作为国际航运中心,香港国际机场有120余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务,连接香港和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,每日超过1100班航班往来。此外,正在兴建的航天城项目更是香港国际机场发展成为“机场城市”的重要一环。该项目将于2021年至2027年分阶段完成,集合餐饮、娱乐、购物等多重功能,届时将为香港居民及访港旅客提供多元化服务。天行体育网址
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预计2022年建成。及至2024年,三跑道系统全面启动,每年客运量将达到1亿人次,货物处理量将达到900万吨。陈帆强调,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明确提及香港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。待到粤港澳大湾区全面起飞,香港国际机场将成为湾区机场群领头的国际机场,引领大湾区人流、货流迅速流通。
陈帆认为,香港海运历史悠久,在国际航运中占据重要地位。作为“走出去”的平台,香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和国际市场,将带动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,以至成为亚太区的高端航运服务业群,并配合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另外,香港还能提供海事相关的专业服务,包括法律、仲裁、金融及船舶管理等,高增值服务将为大湾区发展提供动力。